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高校生活园区自主管理反哺社区青少年的研究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背景 首先,青少年德育工作是重要的社会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青少年德育不仅是青少年身心

1 研究背景

首先,青少年德育工作是重要的社会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青少年德育不仅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个人需求,更是国家和民族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其次,高校学生生活园区自主管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阵地。目前,书院制办学和社区化学生管理模式成果丰硕,基本建成了融合学习、生活、居住、交流等为一体的学生生活园区,这一点,形成了在高校中类似于社区的一个阵地。再次,德育实践是以德育人的新形式。理论教育注重理念的传输,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若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德育理论,激发学习兴趣,促使自我教育。最后,高校生活园区自主管理反哺社区青少年德育的尝试。社区德育是社区管理的一部分,于参与社区德育实践的大学生而言,社区德育教育有助于引导设立自我标准,执行自我监督,化被动的品格塑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研究思路、方法

以社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为出发,将高校生活园区自主管理作为主要模式,以德育实践为主要方法,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周边成熟社区为空间基础,探寻“学校-社区联动的德育实践模式”可行方案和最优途径。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分析社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困难与瓶颈;总结高校学生生活社区自主管理模式下德育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探讨高校生活园区自主管理德育实践反哺社区青少年德育发展的具体举措并予以实践验证。

3 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德育实践教育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杜威。杜威认为道德教育不应该以传授道德的知识为目的,而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品格、道德动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当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应该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把生活实践作为道德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手段。[2]

我国德育工作是包含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在内的广义教育[3]。德育实践也往往蕴含着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国内有关德育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德育实践教育的内涵、意义、现状和对策等方面,目前,我国对于“高校-社区”联动的社区青少年德育工程研究极少,留有很大空白[4]。

4 研究主体

4.1 当前社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困难与瓶颈

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街道Z社区、吴泾镇H社区两个社区作为个案,对当前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者对两个社区所在的街道团工委、社区居委会的9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并随机在社区里抽取12名青少年和10名家长进行了采访,基于访谈结果,分析当前社区青少年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与瓶颈,总结如下:

4.1.1 社区生活中的复杂性使社区青少年的德育变得不可控

社区生活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不利于社区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区中的人员情况复杂,道德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成年人的不良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青少年带来错误的示范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途径存在异质性,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形式载体也不尽相同,难以实现教育效果的一致性和最优化。

4.1.2 社会各界对于社区青少年德育的思想认识与实际投入不足

一些部门领导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这一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一些学生家长也没意识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其道德水平。认识层面缺乏重视也导致了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专用资金的不足,现有的社区资源开发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社区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科普教室等教育活动场所形同虚设且建设不完备,致使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难以长期和有效开展。

4.1.3 传统的教育形式在当前的社区青少年中接受度较低

传统的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动主要以主题演讲及征文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等为主要形式[5],对青少年缺少趣味性和说服力,削弱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而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找到社区青少年的兴趣点并开展相关工作是工作的一个难点。

4.1.4 青少年社区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覆盖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qikandaodu/2021/0118/861.html



上一篇:家庭教育必须致力于提高家长素养 ——从小姑
下一篇:北京市朝阳区多举措深化医保医师管理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