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区医师》栏目设[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收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征稿要[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刊物宗[06/30]
社区老年人空间行为轨迹异常分析方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Meng Xiangze, Hu Xiaofeng, Shen Bing. Abnormal analysis method of old people’s spatial behavior trajectory in community[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21, 21(9): 3676-3681. 老年人在社区室外行动中面临突发疾病
Meng Xiangze, Hu Xiaofeng, Shen Bing. Abnormal analysis method of old people’s spatial behavior trajectory in community[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21, 21(9): 3676-3681.
老年人在社区室外行动中面临突发疾病(如心脏病)、走失(如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等常见风险。调研发现,在大量老年人猝死事故案例中,如果在事故发生后的特定时间内能够快速发现并及时抢救,可以极大地降低死亡概率。当前,社区视频监控普遍存在死角,社区网格员及各类管理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工作繁重,难以全天候对社区老年人活动进行安全监控与服务,因此,基于定位装置与轨迹研判的监控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目前,中外空间轨迹数据分析研究中,多采用聚类算法挖掘人员行为模式与轨迹序列特征。常用的轨迹聚类算法主要包括:①划分方法,如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K-means)、最大期望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该类算法处理大数据集效果较好,但无法识别球形轨迹,赵玉明等[1]将基于Kullback-Leibler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的相似性尺度与聚类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聚类准确度;②层次方法,如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2]、CURE(clustering using representative)[3]算法,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任意形状的轨迹和不同属性的数据,但计算时间较长;③基于密度的方法,如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4,5]、OPTICS(ordering point to identify the cluster structure)算法[6],CFSFDP(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算法[7-8],优点是能够形成任意形状的簇,但是需要自定义参数,且最佳参数设定需要多次尝试;④基于网格的方法[9],如STING(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based method)[10]、CLIQUE(clustering in QUEst)算法[11],优点是可以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但聚类效果依赖划分的网格单元。由于基于密度的算法可以形成任意形状的簇,并且无需预定义簇的个数,因此在轨迹分析研究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轨迹间的距离度量算法同样是轨迹数据分析中的关键技术,目前常用的轨迹间距离算法包括欧氏距离、豪斯多夫(Hausdorff)距离、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common-subsequence,LCSS)[12]、分段路径对应距离(symmetric segment path distance,SSPD)等算法。魏龙翔[13]提出了集合Hausdorff距离与LCSS距离的算法。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14-15]适合利用不同采样率和规模的数据进行轨迹间距计算。
目前的异常轨迹检测算法普遍将聚类算法与距离度量算法结合运用,来检验离群轨迹。如异常轨迹检测算法(trajectory outlier detection,TAROD)[16-17]先将轨迹进行分段,然后综合利用基于距离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检测离群轨迹。基于时间的路网中热门路线的异常检测(time-dependent popular routes based trajectory outlier detection,TPRO)算法[18]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的距离度量,并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异常。胡瑗等[19]对轨迹进行分段,然后使用主题模型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进行局部聚类,最后建立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异常轨迹识别。何明等[20]结合DTW和Hausdorff距离两种度量算法,并定义了3种不同的异常模式对异常轨迹进行识别。逄焕利等[21]结合基于轨迹分离的异常轨迹算法(isolation-based anomalous trajectory,IBAT)和DTW算法检测异常轨迹。李旭东等[22]改进了SSPD方法并结合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识别轨迹。胡园等[23]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radius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RDBSCAN)聚类方法,并结合轨迹密度异常和长度异常识别异常轨迹。考虑到ST-DBSCAN算法[24]与DTW算法可同时兼顾空间与时间信息,使得模型能从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检测异常轨迹。王雷等[25]通过计算出租车的流量变化来识别交通的异常状况。现拟结合ST-DBSCAN聚类算法和DTW算法来识别异常轨迹。因为老年人行为轨迹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某些离群轨迹不一定等同于异常轨迹。而目前大部分异常轨迹识别研究中,大多将离群轨迹等同于异常轨迹。这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描述行人的具体行为,需要从轨迹数据中提取出行为链,如崔洪军等[26]通过建立出行乘客的行为链来描述乘客行为,并使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乘客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利用ST-DBSCAN算法和DTW算法分辨老年人的离群轨迹。其次,针对所定义的老年人在社区室外场景下的两种异常轨迹模式:出行轨迹偏离日常轨迹和出行时异常停止或速度异常,识别老年人异常轨迹。再次,结合老年人的背景信息、气象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最后,结合老年人出行轨迹异常模式、老年人背景信息、气象信息,建立社区老年人异常行为轨迹风险分析模型。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qikandaodu/2021/0610/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