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区医师》刊物宗[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征稿要[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收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栏目设[06/30]
为更好发挥药效,服药时如何饮水才正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绝大多数的家庭用药方式为口服,为了让口服药物更好的发挥药效,用水送服药物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服用时需要多饮水的
绝大多数的家庭用药方式为口服,为了让口服药物更好的发挥药效,用水送服药物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环节,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服用时需要多饮水的药物、服用时需要少饮水的药物或无需饮水的药物,以及服用时对水的成分要求进行阐述,以便指导日常正确服药。
01
需要多饮水的药物
服药时多饮水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的到达肠部,提高药物在肠部的吸收率,增加饮水量还可以增加溶解度低和用量大的药物的溶出量,使吸收增加,提高药物的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也就意味着提高了这些药物的疗效。
临床常用的需要多饮水的药物,见下表 1:
表 1. 服用时需要多饮水的药品种类及代表药物
1、解热镇痛抗炎药
首先,该类药物多为有机酸,停留于食管局部溶化后,腐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损伤,服药时多饮水可避免食管损伤;其次,该类药物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服药后多饮水有助于机体大量排尿以排泄体内药物的代谢产物 ;最后,应用解热药会使患者大量出汗,多饮水可使体内水分得到及时补充而避免引起虚脱,并且可防止体内水盐代谢紊乱。
2、平喘药
茶碱、氨茶碱等平喘药,患者服用后容易出现口干、多尿或心悸等不良反应,服药后多喝水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哮喘患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降低,宜注意适量补充体液,多喝水。
3、抗病毒药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 HIV 蛋白酶抑制剂,该类药物多具有明显的肾毒性,都易引起肾脏损伤。为了避免或减轻抗病毒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患者每日摄水量应在 2-3 L 以上,保持充足的尿量,能较好预防药物在肾小管的结晶、阻塞,可使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4、抗菌药
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均易引起结晶尿,导致肾脏损伤 ,严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尿毒症。因此服用时应大量饮水,成人每日保持尿量至少在 1200 ml 以上,可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对消化道的刺激性较大,服药时应饮用足量水并避免卧位服药,以免药物滞留食管导致食管溃疡,同时还可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
5、泻下药
服用泻下药物期间大量饮水,既可加速导泻作用、提高疗效,还可以防止过度腹泻而引起的脱水。
6、钙代谢调节剂
阿伦膦酸钠、利赛膦酸钠等钙调节剂最好于每日首次进食或应用其它药物前至少半小时,用温开水 200 ml 送服,不得咀嚼或吸吮本药,服药后至少 30 分钟内及当日首次进食前避免躺卧,以免引起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等不良反应 。
7、抗痛风药
无论是痛风发作的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应大量饮水,患者要保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 2000 ml,大量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增强别嘌呤、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02
需要少饮水的药物
大多数情况下服药时需要多饮水,然而也有少部分药物服用时需要少量饮水,甚至不饮水才能最好的发挥药效。
临床常用的需要少饮水的药物,见下表 2:
表 2. 服用时需要少饮水的药品种类及代表药物
1、消化道黏膜保护药
胃黏膜保护剂复方硫酸铋颗粒、硫糖铝等服用后均在胃黏膜或溃疡面上形成膜层,发挥覆盖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利于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因此服用时每袋只需 15-30 ml 水冲服即可,以利于较高浓度下形成胃黏膜保护膜。
2、苦味健胃剂
复方龙胆酊及小剂量的大黄运用其苦味,经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地致使胃液分泌来促进消化,改善食欲,故不宜多饮水,以免冲淡苦味而降低药效。
3、止咳平喘药
有些止咳药如急支糖浆等,患者口服后会有部分药液停留在咽部黏膜表面的病变部位,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阻断刺激、缓解咳嗽,如果喝水,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发挥。
4、口含片
口含片多具有抗炎、消毒防腐的作用,常用地喹氯铵、西地碘、复方草珊瑚含片等。含服时把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使局部药物保持较高的浓度就会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含服 30 分钟内尽量不要饮水。
03
水的性质及成分的影响
服药时不但要掌握好饮水的量,还应注意水的性质及成分对药物疗效与安全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0/070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