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区医师》栏目设[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收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征稿要[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刊物宗[06/30]
吃了这4类药千万别开车,危险程度堪比酒驾!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秋国庆黄金周,不少人为了自由地看风景,选择自驾出游。 除了疲劳驾驶和酒驾,你知道开车还要注意什么吗? 今天要讲的,就是很多老司机容易大意的问题——药驾! (来源:
中秋国庆黄金周,不少人为了自由地看风景,选择自驾出游。
除了疲劳驾驶和酒驾,你知道开车还要注意什么吗?
今天要讲的,就是很多老司机容易大意的问题——药驾!
(来源:giphy.com)
哪些药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呢?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药品,包括安眠药、有恶心呕吐反应或过敏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癫痫药物、降压药和降糖药, 并提出服用这类药品后应禁止开车。
还有研究[1]总结了对驾驶有影响的药物清单:
向下滑动阅览,长按表格可保存到手机
(来源:参考文献1,腾讯医典整理制作)
这么多药记不住没关系,开车前可以对照清单仔细检查。如果有你正在吃的药,就不能开车了!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几种服用期间不能开车的家庭常用药。
生活中最常用的抗过敏药就是抗组胺H1受体药,分为两代:
1、第一代抗组胺H1受体药
最常用的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
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就是常说的“扑尔敏”,可以进入脑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会产生嗜睡、头晕等副作用,不适合野外出行和开车的人使用。
(来源:giphy.com)
除了这2种药,还有茶苯海明、氯苯丁醇、赛庚啶、去氯羟嗪、羟嗪、苯噻啶等,也是开车禁用药[2]。
2、第二代抗组胺H1受体药
与第一代相比,抗过敏作用更好,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它还有一个优点——不易进入脑部,所以中枢抑制的副作用比一代小太多了。
其中,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几乎没有嗜睡副作用,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只有轻微的嗜睡副作用。
但为了安全,这类药同样不建议开车使用。
市面上大部分复方感冒药,都含有上面提到的抗过敏成分,用来缓解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
其中,添加最普遍的就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3]。
如果在开车前或途中感冒了,吃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有这些成分就要避免服用[4]。如果不小心吃了这种药,就别开车了。
再教大家一个快速辨别的小技巧——如果感冒药名字有“敏”字,如氨麻美敏、氨酚伪麻等,那多半说明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当然,阅读说明书是最保险的办法!
咳嗽症状加重可能影响驾驶,止咳很重要,但选择止咳药同样要谨慎。
按照药理作用分类,镇咳药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
包括磷酸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服用后会产生头痛、头晕、嗜睡等副作用[4]。用药期间尽量避免开车。
2、外周性镇咳药
如那可丁,用药后可能出现轻微的恶心、头痛、嗜睡症状,开车时如果有这些症状,就要停止开车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止咳的中成药也可能添加了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西药成分,同样不能在开车时使用。比如,咳特灵胶囊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复方樟脑酊含有阿片,可待因桔梗片含有可待因。
一般来讲,对中枢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都不能在开车时使用。
主要包括三大类:
1、镇静催眠药
这类药属于被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比如地西泮(俗名叫安定),会出现嗜睡反应。
还有艾司唑仑、劳拉西泮、佐匹克隆等,可能引起困倦、头晕目眩、视野范围缩小[1]。
而且,即使已经服药几小时甚至1天后也不能开车,因为这些药“后劲”很大,影响注意力和操作能力的持续时间很长[5]。
2、抗癫痫药
这类药中枢抑制很明显,会出现嗜睡、眩晕、平衡失调、乏力、视力模糊和震颤等。
(来源:giphy.com)
比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即使是普通剂量,也会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6]。
3、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可导致疲劳、头晕、头痛、震颤、走路不稳易跌倒等副作用,还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7-8]。
新型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安非他酮等,可引起出汗、眩晕、嗜睡、震颤、睡眠障碍、焦虑不安、癫痫等不良反应。
除了上面这些药,慢病用药也要引起重视。主要就是治疗“三高”的药物[9-10]: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0/100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