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养老机构 医生上门看病享护理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每一位老人的愿望。11月23日,记者来到潍城区北关街道河口社区卫生服务站探访了解到,在推动医养结合中,社区符合条件的老人签约了居家护理、家庭医生协议

“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每一位老人的愿望。11月23日,记者来到潍城区北关街道河口社区卫生服务站探访了解到,在推动医养结合中,社区符合条件的老人签约了居家护理、家庭医生协议,享受到了更为便利的医疗服务。另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立了养老机构,让老人在养老中享受到了便利的就医条件。今年以来,我市创新“五种类型”,全面建设医养融合发展体系。

签约家庭医生

享受免费查体

23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口社区卫生服务站看到,里面一派繁忙景象。

家住金都北苑小区、73岁的刘福兰满脸笑容地来到这里,领取了一份免费体检表。“拿着这张表格,就可以到查体中心查体了。”刘福兰说,她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享受到了规定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这是我第二次享受免费查体政策。年龄大了,身体发病的概率增大了,定时查体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医生给刘福兰量了血压,并交代了饮食上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后享受到的服务,她感到非常满意。“医生给我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次来看病打针买药,都会记录下来,定期有针对性地提供饮食方案。”刘福兰告诉记者,这个政策让他们老年人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对平日里看病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福兰笑着说,每个季度,医生们会家庭访视,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健康评估,并制定用药方案,同时还会进行中医药健康指导,提出二类疫苗接种建议,还对常见老年疾病、意外伤害提出防范建议。“如果平时遇到了头疼、感冒、发热等问题,我也会打电话给签约医生,对方都会耐心讲解。”刘福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完成家庭签约6400人,签约人群切实享受了便利的医疗服务和政策。

住在养老服务中心,医生日夜看护

随后,记者来到河口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的和贵苑养老服务中心探访,不少老人坐在窗户旁晒着太阳。这里实现了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每天早晚两次到房间里查看老人的身体,根据每位老人的状况进行健康指导。老人如果身体不适,摁下床头处的呼叫铃,用不了一分钟,值班医生就会赶过来。

在其中一个房间里,74岁的谭长英和老伴以及两名老人正在聊着家常。对于在这里的生活状况,老人们感到非常满意,这里的医生就像亲人一样,对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有了医生的日夜看护,晚上睡觉也踏实了。

“我和老伴三个月前搬进来住的。有一次我颈椎出现疼痛症状,虽然当时都护士长已经下了班,但还是留下来,给我拔了罐。”谭长英告诉记者,如果是在家里,有个头疼脑热,得自己到诊所里拿药打针,非常不方便,在这里,值班医生可以帮着解决这些问题。

最让谭长英高兴的是,11月20日她过生日,这里的医生和护工们送来了蛋糕和鲜花,一起给她庆生。“年龄大,最怕身体有个不适,这下好了,医生就在身边,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晚年生活有保障了。”谭长英说,儿女们也很孝顺,每天都会来看望。

老人安坐家中,医生上门问诊送药

临近中午的时候,河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纪艳萍带上听诊器、血压计和药品,匆匆前往附近的李家园小区,为老人付正民提供医疗服务。

进门后,纪艳萍像见了家人一样,寒暄了几句,然后拿出听诊器、血压计,为付正民检查起了身体。“大爷,血压有点高,要注意好身体,您需要的药品,我带来了。”纪艳萍说,她每周都会来一次,已经和两位老人非常熟悉了,“老人买药不方便,打来电话后,我们就会送过去。”

今年86岁的付正民患过脑血栓,身体行动不便,而且有高血压,去年6月签约了居家护理协议,这个政策让他和家人享受到了很多便利。“老伴患病十多年了,我每次都是到附近诊所或卫生站买药,非常不方便,遇到雨雪天气还出不了门。现在好了,社区卫生站的医生每周都会来一次,送医送药。”付正民的老伴赵连芳说。

“居家护理是个很好的政策,老伴享受到了实惠。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就会问纪大夫,她人很热情。”赵连芳说,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她就会打电话咨询。

“五种类型”,建设医养融合发展体系

2018年,我市建立医养结合发展规划、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人才培养制度,构建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家庭医生签约覆盖70%以上的常住老年人群,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诊所等)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家庭医生签约力争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培育健康养老知名品牌。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0/1104/745.html



上一篇:有你认识的吗?“青岛好医生”“青岛好护士”名
下一篇:北京:扩大社区家庭医生预约号源数量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