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宁波这位80后社区居民办了一场老物件展览 每件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牛永国(右一)向参观者讲解藏品。受访者供图 4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有一场关于老物件的特别展览。今年39岁的牛永国滔滔不绝地向前来参观的居民讲述藏

牛永国(右一)向参观者讲解藏品。受访者供图

4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有一场关于老物件的特别展览。今年39岁的牛永国滔滔不绝地向前来参观的居民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展厅里的每件藏品他都熟稔于心。

牛永国是个新宁波人,老家在山东沂蒙山,13岁就迷上老物件收藏。25年多来,藏品多达几十万件,装满了整整三间仓库。今年以来,这样的老物件展览他办了十几场。这是第一次在家门口办展,没想到居民都慕名来“打卡”。

每件藏品背后都是一段历史

“你看这几个杯子有什么不同?”牛永国指着桌上一排搪瓷茶杯问记者。走近细看,放在最左边的3个杯子是没有把手的。

“这3个都是抗美援朝时期,赴朝慰问团给志愿军用的杯子。没有把手,方便直接拿起喝,如果有热水,还可以暖手。”

牛永国的堂爷爷是个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老家山东沂蒙山是革命老区,村里时常会挖出弹壳或炮弹皮之类。小伙伴经常把这些当玩具,他则会小心翼翼存放起来。

13岁那年,他收藏的第一件物品就是战争时期遗留下的子弹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收藏兴致就更高了。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记录着不可磨灭的历史。“看着这些物品,仿佛打开了一本历史书。”

藏品摆了整整3间仓库

25年来,牛永国的藏品多达几十万件,摆了整整3间仓库。藏品的时间跨度从晚清到现代,足足跨越了三甲子。

摆在展厅最前方的,是一个悬挂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这是在1950年9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间第一批铸造的,采用木模浇铸法,如今国徽有些斑驳,仿佛在讲述岁月沧桑。这枚国徽,是牛永国上初中时收藏的。父亲闯关东回来后,拿着收来的废品去卖。他在农户家里一眼就看到了国徽,好说歹说用自己的物品做了交换。

参加工作后,牛永国经常省吃俭用,只为买一件心仪的藏品。他主动寻找欠缺的藏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一边寻宝一边探寻历史

展厅里陈列了上万件藏品,只是“冰山一角”。随手拿起一样,牛永国都会将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娓娓道来。

“每次得到一件藏品,我就会去了解藏品的历史,了解它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不断寻宝,不断学习探索,牛永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行走的博物馆”。今年以来,他在宁波各地做老物件的展览,就是想让更多的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那些历史。“每次展出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愿意给大家当解说,介绍每件物品的故事。” 牛永国说,收藏这些老物件,唤醒历史记忆,这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曾紫薇 通讯员 邱煜

【来源:宁波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1/0412/1343.html



上一篇:智慧赋能奔小康:青岛城阳西后楼社区用科技改
下一篇:两位退役军人解决全美社区护理网络建设,获1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