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专家到社区开门诊 探索社区全专联合诊疗新模式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月11日下午,成都成华区青龙街道65岁的周大爷来到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从去年开始,周大爷时不时就会出现胸闷、头晕的症状,在经过一系列常规检查没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

5月11日下午,成都成华区青龙街道65岁的周大爷来到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从去年开始,周大爷时不时就会出现胸闷、头晕的症状,在经过一系列常规检查没有明确结论的情况下,他拿着动态心电监测报告和病历想请当天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的华西专家看看。“现在家门口有社区医院,日常检查、配药是方便了,但想去大医院挂专家号还是挺麻烦的一件事。”周大爷说出了很多社区居民的心声。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工作服务模式,近年来,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及医联体建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开展医疗惠民项目,老年科、儿科、心内科、眼科、全科等科室的专家定期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联合门诊”,在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带教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诊疗能力,探索社区新型全专联合诊疗模式。

“家门口”也有专家诊疗

“我已经和医院那边说好了,你挂号后直接去找这位医生,他会安排你做检查的……”5月11日下午,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门诊正常开诊,来自华西医院的心内科专家蒲小波正在中心接诊患者。“谢谢蒲医生!”周大爷告诉记者,之前做检查发现心脏的状况不是很好,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周大爷的家庭医生判断他的病情后,为他预约了蒲小波医生的门诊。“华西医院平时很难挂到号。这次在社区就能看到,真是太幸运了!”周大爷说,“专家问得很仔细,也安慰我说不一定是冠心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判定,让我定了下心。”

据了解,在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门诊中,有3名来自华西的专家长期坐诊、指导工作,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每天固定一名专家在中心坐诊,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一个月在中心开诊两次。据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芳芳介绍,大部分来看病的患者,都是通过家庭医生转诊预约的。“我们的分级诊疗思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陈芳芳介绍说,常规症状比较轻的患者,中心全科门诊就能解决。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或疑难杂症,中心会请专家来看,突发急危重症的,则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上级医院。

持续打造多个全专团队

亚专科全科医师队伍、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首席医生……近年来,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开设了多个全专联合门诊,并计划打造多个全专团队。全专团队的打造,盘活了家庭医生签约,更凸显了分级诊疗的价值。

“现在全科医生手上有大量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因此,为了不耽误工作,出去进修的机会很有限。”据陈芳芳介绍,进修机会有限导致医生能力提升的范围也变得十分有限。而全专团队、联合门诊的形式,能够让社区的全科医生和上级医院的专家“绑定”在一起,融入到专家团队中去,实战跟诊、听讲座等学习锻炼,“全科医生与专家的关系,好比以前的‘师承'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提升全科医生看病的方法和能力,能够与上级医院达到同质化的效果,现在的提升效果非常突出。如果能长期跟着团队学习,那能力提升就更可观了。此外,全专团队的形式更为灵活,全科医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有助于培养“全中有专”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有了自己的专长,也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居民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每次跑到三甲医院去挂专家号,来来回回起码大半天。而专科医生又总是在更换,无法进行持续性医疗照顾。这几年,年龄越来越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去医院要坐七八站公交车,上上下下的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今年68岁的陈大爷是中心联合门诊的“粉丝”,自签约家庭医生以后,经常来中心的联合门诊就诊。慢慢地,陈大爷的就医习惯发生了改变,从第一次就诊说“这个专家我好像见过照片”到后来主动问“这个月专家什么时候来”,通过用药调整与血压监测,陈大爷的血压已控制在了正常水平,并一直坚持在社区全科门诊进行随访。

联合门诊、全专结合的模式让辖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升,“我们希望探索联合门诊、全专联合的新模式,真正推动专家医生进社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1/0513/1632.html



上一篇:小行动大爱心 宝山管理中心凤凰社区党员为群众
下一篇:技能大赛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津举行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