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区医师》栏目设[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收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方[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征稿要[06/30]
- · 《中国社区医师》刊物宗[06/30]
社区试点解决家长“放学接娃”难题,“四点半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的孩子要放学了,我还没下班”是当今很多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近日,教育部选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在系统中推广相关创新举措和经验。 “连接”不仅是
“我的孩子要放学了,我还没下班”是当今很多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近日,教育部选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在系统中推广相关创新举措和经验。
“连接”不仅是一个时间点,还涉及到各种扩展问题。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自然可以让家长安心。在系统之外,也有社区组织在思考和探索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马玲菊白西红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过马路
从校门口“4:30教室”
下午4点刚过,通州区东洲小学低年级部逐渐聚集家长等待他们的孩子完成学业。 62岁的白西红和64岁的马玲菊身着红色背心,来到接机区,看着他们的眼睛,看起来和其他的奶奶奶奶没什么两样。
过了一会儿,校门打开了,从一年级开始,每个班级都按顺序出去了。 “奶奶!”一年级班的两个学生远远的看到了老者,纷纷扑进了他们的怀里。白西红一手牵着孩子们来到不远处的一个退休岗位门口,而马灵菊则留在原地继续等待。
三班,一年级六班,然后二年级……每次马玲菊接孩子,他都会递递给白希鸿。地方集合。大约十分钟后,六个孩子接了过来。 “排队” “轮到谁当车头了?”听着老人的吩咐,孩子们迅速站了起来,抓住前面同学的书包把手,组成了一条长长的绳子。
“走吧!”马灵居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对着队伍的最后的白希鸿点了点头。两人护送着队伍缓缓前行。一路上,孩子们就像鸣叫的小鸟,不断地汇报着当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两位老人笑着回应,看着过往的车辆,提醒孩子们注意前方的台阶和障碍物。
其实,他们被称为“奶奶”,他们与这些孩子没有任何关系,目的地也不是被接走后的孩子们.家。作为四源亭社区的老年志愿者,他们轮流排班,结对工作。他们负责接收从学校到居委会有看护需求的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4:30班”,组织活动或写作业。 .下午 5:30 至 6:00 可接家长,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进入居委会,孩子们学会了喝水上厕所,然后在专属教室就座。今天正好是活动日,通州区少儿站的杨老师已经等了很久了。她带着孩子们复习了上次活动中的一些法律知识,然后拿出一叠车牌。请选择你喜欢的数字贴在你的身上,然后双手绕圈。每当老师喊出一个数字时,孩子们需要想想自己和谁可以通过“加减乘除”得到这个数字,赶紧互相组成一个小组。这个游戏很好玩,可以练习计算。孩子们笑得很开心……
伴随着欢声笑语,马玲菊聪 居委会拿了一个包,拿出了几张唱片表格和一堆不同颜色的小书。打开表格,将每个孩子每次在“4:30班”中的表现,如坐姿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礼貌用语的使用等,都详细记录下来。小本子上印着孩子们自选图案的“奖励印章”,社区小教室的正式程度丝毫不亚于校园。
■不再“放羊”
社区课堂 让家长更安心
下午5点30分,刘洋,一年级学生刘星宇的父亲参加了照顾,过来接女儿。小女孩正沉浸在一幅雪泥涂色画中。这是当天杨老师为全班安排的手工课。她特意带来了多幅涂色画框画。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后,用不同颜色的粘土将已有的线条压入相应的位置,即得到一幅完整而优美的立体图。
见女儿如此专注,刘洋也没有上前打扰,站在角落里默默等待。他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只是在休息。如果平时夫妻俩八点多下班回家,就只有他奶奶去学校接孙女了。虽然还有人能挑,但她干脆就挑回家了,奶奶忙着做饭。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孩子们经常以各种方式拖着家庭作业,老人不来也帮不上忙。
因为老婆的爷爷在附近住了几十年,通过关心照顾小区里的老人,街道工作人员有了更了解刘洋的家。 4月初“四点三十分课堂”成立时,他问他是否需要让女儿参与监护服务。 “对我太好了!”刘洋坦言,就算是老人捡的,他也在考虑要不要出去给孩子上托儿班。 “有一个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活动,绝对比自己在家“放羊”更有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1/0625/1977.html